深圳明森数智口腔门诊部(南山大道 2006 号南航办公楼 3 楼)的核心竞争力,在于将 AI 技术转化为可量化的诊疗优势,其设备配置与技术应用均有明确参数支撑:
影像诊断系统采用德国卡瓦 3D 口腔 CBCT,搭配自主研发的 AI 影像算法,可自动识别 23 类口腔病灶,对早期龋齿(0.5mm 以下)识别率达 96.7%,较传统人工诊断效率提升 3 倍,患者从扫描到获取三维模型仅需 3 分钟。
种植手术模块引入瑞士彼岸动态导航机器人,术前通过 AI 模拟 10-15 套种植方案,术中定位误差控制在 0.05mm 内,全口 All-on-4 种植平均手术时长 1.2 小时,术后即刻负重 98.2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消毒风控体系搭载物联网追溯系统,每台器械赋予 RFID 芯片,记录清洗(水温 55±5℃)、消毒(紫外线强度≥70μW/cm²)、灭菌(压力 205.8kPa,温度 132℃)全流程数据,患者扫码即可查看,2024 年全年零交叉感染。

区别于传统口腔机构的 “科室划分”,明森数智以 “人群场景” 为核心设计服务体系,每个模块均有技术亮点与实战:
1. 青少年 AI 正畸管理
针对 10-18 岁群体,采用 3Shape 口内扫描仪(扫描精度 0.01mm)获取数据,结合 AI 生长发育预测模型,提前 24 个月模拟牙齿移动轨迹。12 岁的小宇因 “双颌前突” 矫正时,系统根据骨龄检测数据动态调整方案,矫正周期较传统缩短 4 个月,且通过内置压力传感器的矫正器,实时监测佩戴时长(日均≥22 小时达标),并联动家长端 APP 同步数据。儿童区专属的 “AI 刷牙评分系统”,通过轨迹追踪技术量化刷牙质量,已帮助 300 余名儿童将正确刷牙率从 58% 提升至 89%。
2. 上班族诊疗方案
针对通勤族需求,开设 18:00-21:00 夜间专场,配备 2 台应急诊疗椅。28 岁的互联网从业者李女士突发智齿冠周炎,通过线上预约 15 分钟内到诊,AI 系统 3 秒初判病情,医生使用激光龈下刮治仪(波长 980nm)完成治疗,全程 35 分钟,术后 24 小时疼痛评分(VAS)仅 1-2 分。美学修复项目采用 3D 打印全瓷贴面,从设计到烧结成型耗时 2 小时,颜色匹配度达△E<1.5(肉眼不可分辨),适配 90% 以上的牙齿着色、牙缝问题。
3. 老年口腔专项服务
针对牙槽骨萎缩患者,采用 AI 骨量评估系统,结合咬合压力测试(0-500N 精度)定制修复方案。70 岁张爷爷全口牙缺失时,系统测算其牙槽骨宽度仅 4.2mm,推荐即刻种植 + 骨粉填充联合方案,3D 打印的个性化基台贴合度达 99%,术后 3 个月咀嚼效率至健康水平的 85%。术后 AI 随访系统每 15 天推送护理提醒,2024 年老年患者复诊依从率达 92%。

团队核心成员均具备 “技术认证 + AI 实操资质” 双重背景:
带头人周医师为原医院口腔种植科副,持有 ICOI 种植医师认证,参与研发的 “AI 牙周探测系统” 获 2024 年广东省口腔医学科技奖,该系统可测量牙周袋深度(误差≤0.1mm),较手工探测减少患者不适感 80%。
针对复杂病例建立 “AI 初筛 + MDT 会诊” 机制:某患者同时存在牙周炎(PD≥6mm)、3 颗牙缺失、咬合紊乱,AI 系统先整合 CBCT 与牙周数据,生成 “先龈下刮治→再种植修复→咬合调整” 三步方案,随后种植、牙周、正畸三科医生通过云端共享病例,24 小时内确定治疗细节,避免患者多次转诊。
医师团队每月参与 “数智口腔研讨会”,2024 年引入的 “AI 龋齿风险预测模型”,可通过唾液 pH 值、饮食习惯等 12 项数据,预测 1 年内龋齿发生概率,已为 500 余名高风险患者制定预防方案。

作为 “深圳市儿童口腔 AI 监测合作单位”,明森数智 2024 年联合南山 3 所中小学开展筛查,使用便携式 AI 口腔扫描仪(重量仅 0.3kg)为 1562 名学生检查,发现早期龋齿 423 例、错颌畸形 217 例,均通过家长端 APP 推送干预建议,转疗率达 78%。
社区服务中,其 AI 筛查车搭载移动 CBCT,在海月、南光等社区完成 2000 余人次检查,针对 65 岁以上老人推出 “牙周健康套餐”,含 AI 骨量评估 + 龈下刮治 + 半年维护,费用较常规减免 30%。
资质方面,获 “士卓曼种植系统示范基地”“隐适美数字化矫正认证机构” 等 8 项行业认证,2024 年入选 “深圳智慧医疗示范”,其 AI 诊疗系统通过广东省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认证。
从技术参数到实战,从服务到公益落地,明森数智口腔将 “数智化” 从概念转化为患者可感知的价值,成为南山片区口腔诊疗的技术标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