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巩膜加固术是一种针对高度近视(尤其是进展性高度近视)的手术方式,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植入加固材料(如异体巩膜、自体筋膜等)来增强后极部巩膜的强度,从而减缓或阻止眼轴的进一步增长。以下从疗效、适用人群、局限性等方面详细分析:
1. 临床证据支持的有效性
眼轴增长速度减缓:多项研究表明,对于进展性高度近视(尤其是青少年),术后 1~5 年眼轴增长速度可降低 30%~70%,部分患者眼轴甚至趋于稳定。例如,有研究显示,术后 2 年眼轴年均增长可从术前的 0.3~0.5mm 降至 0.1~0.2mm(正常青少年年均增长约 0.1~0.2mm)。
近视度数进展放缓:眼轴增长减缓通常伴随近视度数的稳定,尤其对近视度数每年增长超过 0.50D~1.00D 的患者,术后度数进展速度可明显下降。
长期需持续观察:长期(5 年以上)数据显示,手术对眼轴的控制具有持续性,但个体差异较大,部分患者可能因年龄增长、用眼习惯等因素仍存在缓慢进展。
2. 疗效的影响因素
手术时机:越在近视快速进展期(如青少年发育期)进行手术,越显著;成人巩膜发育成熟后,眼轴增长本就放缓,手术收益相对降低。
近视类型:对 “轴性近视”(眼轴增长为主)更明确,对 “屈光性近视”(角膜 / 晶状体屈光力异常)有限m.23-美佳网-6z.com。
巩膜状态:巩膜薄弱、后极部葡萄肿明显的患者,加固后支撑作用更显著。
个体差异:部分患者可能因遗传、环境等因素,术后眼轴仍有一定增长,需结合其他防控措施(如低浓度阿托品、光学矫正等)。
推荐适应症:
进展性高度近视:年龄≤40 岁,近视度数>-6.00D,且近 1~2 年近视度数每年增长≥0.75D~1.00D,眼轴增长≥0.25mm / 年。
合并后极部巩膜薄弱或葡萄肿:如眼底检查发现后巩膜变薄、脉络膜萎缩、黄斑区病变风险较高者。
其他防控措施不佳:如佩戴角膜塑形镜、框架眼镜或使用药物后,近视仍快速进展的青少年。
不建议人群:
近视度数稳定、眼轴增长缓慢的成人;
存在眼部炎症、青光眼、视网膜脱离等禁忌症者;
对手术风险不耐受或无法配合长期随访者。
1. 疗效并非 “ 控制”
手术只能 “减缓” 而非 “完全阻止” 眼轴增长,少数患者术后仍可能因个体差异出现眼轴缓慢进展,需配合其他措施(如定期复查、科学用眼)。
手术无法逆转已发生的眼底病变(如黄斑变性、视网膜裂孔等),仅能降低未来病变进展的风险。
2. 潜在风险与并发症
短期风险: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眼部充血、轻度疼痛、眼压升高(少数),或因加固材料刺激导致眼外肌功能异常(如复视,发生率较低)。
长期风险:加固材料排异反应(罕见)、视网膜周边牵拉(需定期检查眼底)、手术部位瘢痕形成影响眼球运动(极罕见www.23**6z.com)。
非必要性手术风险:若适应症把握不当(如近视进展缓慢者),可能面临 “过度治疗”,收益小于风险。
方法 | 适用人群 | 控制眼轴 | 优势 | 局限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后巩膜加固术 | 进展性高度近视、巩膜薄弱者 | 中高强度(减缓 30%~70%) | 直接作用于巩膜,长期支撑 | 有创手术,存在并发症风险 |
角膜塑形镜(OK 镜) | 低度~中度近视青少年 | 中低度(减缓 20%~50%) | 可逆,夜间佩戴 | 适用度数有限,需定期更换镜片 |
低浓度阿托品 | 各度数近视青少年 | 中低度(减缓 30%~50%) | 使用方便 | 长期性需关注,可能有瞳孔散大等副作用 |
框架眼镜 | 所有近视人群 | 低度(仅矫正视力) | 经济 | 无控制眼轴作用 |
肯定之处:对于符合适应症的进展性高度近视患者,后巩膜加固术是目前少数能直接针对 “巩膜薄弱” 病因、有效减缓眼轴增长的干预手段,尤其对青少年快速进展期近视有重要临床价值,可降低未来高度近视相关并发症(如视网膜脱离、黄斑变性)的风险。
注意事项:手术并非 一劳永逸,需严格评估适应症(由眼科医生判断),且不能替代基础防控措施(如科学用眼、定期检查)。术后需长期随访眼轴、眼底及并发症,必要时结合其他方法联合控制。
如果您或家人考虑该手术,建议先到正规医院的眼底病或近视防控专科就诊,通过详细检查(如眼轴测量、眼底照相、巩膜厚度评估等)明确是否适合,并充分了解手术的收益与风险后再做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