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植牙不是你想种就能种,还要根据你的牙槽骨情况来判定。所以很多人担心自己骨密度低宽度不够可不可以种植牙,看完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。
一、先看种植牙对骨密度的要求范围是多少?
一般来说,牙槽骨的宽度和高度是要高于种植体的直径才能种植,而且不同区域的骨密度对种植体的直径和长度要求也不同,可参考:
种植牙骨质分类 | 骨密度范围 | 备注 |
Ⅰ类 | 植体直径应大于3.8mm,长度应大于9mm | 以上三类的骨质,种植体的直径比长度更容易影响颌骨的应力大小。 |
Ⅱ类 | 种植体直径应大于3.85mm,长度应大于9mm | |
Ⅲ类 | 种植体直径应大于3.95mm,长度应大于10.5mm | |
Ⅳ类 | 种植体直径应大于4mm,长度大于11mm | 种植体的长度比直径更容易影响颌骨的应力大小 |
由此可见,骨质条件越差,要求种植体的直径和长度就越大。 |
一般情况下骨密度是分区域的:
前牙区通常为Ⅰ、Ⅱ类骨质,可用骨高度较充足,但骨宽度相对不足的植体,如直径较小的植体。
后牙区下颌通常是Ⅱ、Ⅲ类骨质,上颌骨质较差,常为Ⅳ类骨质,建议选择较长直径或大直径植体。
二、牙槽骨分为几类骨质?
其实我们的牙槽骨被分为四类骨质,从高到低排列,一类骨比较好,骨密度高,四类骨骨质疏松。
●致密皮质骨(D1):多见于下颌前部
优点:D1骨高度矿化,植入种植体时,可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,愈合后可以承担较大的咬合力。
缺点:密度过高,供血不好,营养更多的依赖骨膜供给。这样较差的血供限制了骨的再生。
●“较厚”密质骨包绕密集(D2):多见于下颌后部
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,并具有良好的血供,是种植手术中较为理想的骨质,这类牙骨基本上不挑种植体的品牌。
●“薄层”密质骨包绕密集(D3):多见于上颌后部
优点:种植预备难度较低,血供良好,有利于初期愈合。
缺点:备洞过程中容易扩大种植窝,并造成皮质骨侧穿。
●“薄层”密质骨包绕稀疏(D4):常见于上颌后牙或上颌窦区
骨密度较小,只有少量或者没有皮质骨,不利于种植体固位,较难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,所以常常需要一些亲水性、短的植体。
究其根本,种植牙骨密度范围只可作为一个参考,不是固定不变的,关键在于医生制定的方案以及操作技术,好的医生可以弥补很多缺陷与不足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