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好奇过,正畸医生口中的安氏一类(Ⅰ)、二类(Ⅱ)、三类(Ⅲ)是怎么区分的,也就是说,这个正畸安氏分类的诊断标准是怎么定的呢?看完这篇科普就懂啦~
先告诉大家,什么是安氏分类法
安氏分类法是由美国Angle医生在1899年提出的,是目前正畸领域应用广泛的一种错颌畸形分类方法。
安氏分类法是以恒磨牙(6号牙)为基准,然后根据上下牙弓的前后关系,将牙齿错颌分为安氏Ⅰ类、安氏Ⅱ类、安氏Ⅲ类。
(健康牙合的咬合标准:磨牙的每颗牙尖都有对应的牙窝,并且牙齿排列整齐无错位。)
那么,正畸安氏分类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?
安氏分类法,就是从6号牙的咬合来区分,若牙的牙尖刚好咬到下面磨牙的夹沟上,就叫安氏一类。
通常牙齿咬合相对会比较好,但是牙列中存在错位牙或轻度拥挤不齐。
安氏二类,指的是夹尖咬到牙沟前方,牙齿不齐非常明显,常见的错颌畸形就是牙齿前突、深覆合,深覆盖等。
安氏三类,指的是夹尖咬到夹沟后方,多见于反颌(俗称地包天)。
安氏分类法以什么为基准?
安氏分类法(Angle's classification)是正畸学中用于对牙颌畸形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,它主要以磨牙关系为基准。
一类(中性错颌)、一类(中性错颌)还有一类是(近中错颌)。
其实安氏分类法也有不足之处哦,下面就是它的优缺点:
优点:简明易懂,便于临床使用。
缺点:只以磨牙关系为标准,而上颌磨牙的位置并非无误,忽略了骨骼情况。
其实,现在的牙科医疗技术非常发达,这只是初步判断的错颌分类参考,而正畸方案则是根据头颅侧位片、口腔全景机等设备的检查数据来定,大家做个了解即可。、